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

檢視檔案與目錄

ls [OPTION] [FILE]
option:

-F  :根據檔案、目錄等資訊,給予附加資料結構,例如:
*:代表可執行檔; /:代表目錄; =:代表 socket 檔案; |:代表 FIFO 檔案。
-h :將檔案容量以人類較易讀的方式(例如 GB, KB 等等)列出來
-n :列出 UID 與 GID 而非使用者與群組的名稱。
-r :將排序結果反向輸出,例如:原本檔名由小到大,反向則為由大到小。
-R :連同子目錄內容一起列出來,等於該目錄下的所有檔案都會顯示出來。
-S :以檔案容量由大至小排序,而不是用檔名排序。
-t :依時間(new->old)排序,而不是用檔名。
--color=never  :不要依據檔案特性給予顏色顯示
--full-time :以完整時間模式 (包含年、月、日、時、分) 輸出
--time={atime,ctime} :輸出 access 時間 (atime) 或改變權限屬性時間 (ctime)
而非內容變更時間 (mtime)



註:mtime與ctime的差異
mtime:block 內的資料被修改過
ctime:inode 內的資料被修改過
因為改變內容會導致 inode 內的某些記錄改變 (例如檔案大小),
所以, mtime 改變後, ctime 就會跟著改變。

參考資料來源:
http://linux.vbird.org/linux_basic/0220filemanager.php

沒有留言: